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是1994年由醫古文📛、中國醫學史🖐🏽、中醫各家學說三個教研室合並而成,有專職教師8人,兼職教師2人,其中教授5人、副教授3人🤷🏽♀️、講師2人🆕;博士學位4人⏬、碩士學位6人,博導2人,碩導4人⛹🏿。入選河北省高等學校百名優秀創新人才1人🩴,校級教學名師1人👩⚕️。2016年教研室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,2019年獲校級先進集體。
【教學成果】
主要承擔本科課程3門5️⃣:中國醫學史、醫古文⛹🏿♀️✉️、中醫各家學說;研究生課程3門:燕趙醫家學派與創新、河北醫籍導讀、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應用;中醫專業扁鵲班特色課程1門:扁鵲中醫藥文化概論;開設選修課有古跡名勝與中醫藥文化、中成藥漫談🤞🏻、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簡介🫰,等。
教研室所承擔課程最大特色是多具有雙重性🙆🏿:醫古文是醫🧏🏿♂️、文相關📶,是閱讀中醫古籍的工具課🦪,學習經典的基礎課,“文之不曉,醫將焉明”;中國醫學史是醫😘、史相關🕴,介紹中醫發展的歷程😝,借以了解中醫學發展的規律,“讀史可以使人明智,鑒以往可以知未來”;中醫各家學說則是文獻與臨床相關🥔👠,是介紹歷代學派和醫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🦸♂️,“經典是根🏋🏿♂️,各家是本”👩🏻🚒。教研室的學科特點是“中醫學習之基礎🤾♀️🧑🏽🏭,臨床提高之階梯。”
教研室堅持“德學兼修,教學相長”的治學理念🙎🏿♂️,在教學上註重以學生為中心🪸,依托醫史、古文的教學,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。主編、參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有《中醫各家學說》《中國醫學史》《中外醫學史》《醫古文》《國學經典導讀》《中醫醫案學》等20余部,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👷🏼,在研校級課題5項,發表教學論文10余篇。
【科研成果】
教研室在科研方面註重突出地方特色和學科特點,堅持科研與教學相結合📦。以“醫文並重,學以致用”為發展方針。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𓀙:一是河北中醫學派👩🏻🦰、醫家學術思想研究。擁有校級科研團隊和創新團隊各1個,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也多與燕趙醫學相關🫡;二是古籍整理和中醫藥文化研究🔦:主要有古跡名勝與中醫藥文化研究⏩、中成藥文化研究🦝、明清醫家與佛教等研究方向👨🏼🦲😌,建設了以全國中醫藥文化遺跡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史實習平臺🤰🏼。承擔國家級課題2項,河北省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立項計劃1項,省科技廳課題5項,教育廳、社科聯和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6項。主編參編著作50余部,發表論文200余篇🏊🏻♀️。
